信息来源:www.wfsdsc.com | 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28日
瓷器,是泥与火的艺术,也是时间与耐力的艺术,不能一蹴而就,不可半途而废,果真是“一器成,百万工”。
01、勘山
景德镇蕴藏丰富矿藏,最大的是瓷用原料——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、瓷土。瓷土都有矿脉,得寻找矿源、矿点。
02、烧矿
古代采矿由于表层祼露的矿头比较坚硬,用薪柴堆放在上面明火烧一阵,然后担水浇灭,石质由于热胀冷缩,矿石就会出现裂缝,用羊角镐、锄头顺着石纹向里挖掘,慢慢就成了一座瓷石矿洞了。
03、运石
瓷石矿大多在山里,运输矿石得人力担筐肩挑或独木轮车运送,一般要挑到临河建有水碓棚的地方进行粉碎加工。
04、碎石
在水碓棚边,人工先把挑来的大块瓷石用铁锤砸成鸡蛋拳头大小的规格,以备碓石进一步粉碎。
05、筛洗
人工把瓷石进行淘洗,去除杂物,提高原料的纯洁度。
06、舂石
水碓棚都挖有一条引山溪的水渠,利用水的落差,冲动碓轮上下起落,而瓷石放在碓臼里,被击打成粉末状。
07、淘洗
把舂石后碎粉淘出来浸到棚内的淘洗池里,不断地用泥耙淘洗,弃去粗渣,淘成粗泥,而粗渣返回碓臼继续舂打。
08、过筛
淘洗后的粗泥过筛入沉淀池,弃去细渣。
09、制浆
瓷泥沉淀池沉淀后放掉余水,用砖头吸干水分,得到稠化浓缩的瓷泥浆。
10、制不(dǔn)
瓷浆泥阴凉几天,成泥后放在长方形模匣里,用隔泥线去掉多余的泥,提去模匣,就制成长方形的“不”(dǔn)子半成品原料。
11、船载
景德镇境内水系发达,古代以水运为主,泥秞瓷土“不”多以竹筏、船运出山到商行、作坊。
12、存行
明代开始对各道工序进行分类组合,建立比较完备的行业生产体系和营销网络,如原料业的“白土行”、燃料业的“窑柴行”、成型业的圆琢两器作坊、烧窑业的“挛窑店”和“满窑店”、彩瓷业的“红店”和“洲店”、包装业的“茭草行”以及运输业的“船帮”等等。
13、烧灰
陶瓷需要饰釉,秞先要有釉灰,把釉灰石用一种青白石和凤尾草堆叠在一起烧炼,把灰用水淘细,就成釉灰。
14、配釉
按瓷器的不同品种和规格需要,加进瓷泥砖加水调剂,配制成不同比例的釉汁。
15、制匣
烧造的瓷器,其坯胎都要装进匣钵里,来保证胎质的洁净和避免破损。用匣钵土泥片在木制活页桶形上敷卷匣钵柱体,将卷好的匣钵柱体接底成型。
16、镀匣
制好的匣钵略加晒干后,再放进柴窑里去入窑烧制,方可经久耐用。
17、修模
器物定型的模具用粗瓷土加老土,低温烧制后,再采用手工堆削(琢器)或轮制(圆器)制模成型。通常是“一尺之坯只得七八寸之器”。
18、定型
模具成型后,进行必要的修整定型,而定型要“熟谙窑火,泥性方能计算尺寸加减以成模范”。
19、化不
将“不”子敲碎放到大水缸里,浸水化开进行化浆,从细桶中舀清水注满粗桶沉淀片刻,把粗桶上面的细润泥浆舀入两侧细桶,细桶出现水浆分层,又把清水舀入粗桶搅拌沉淀,再舀取润浆,依次反复注水取浆,直到粗桶中润浆取尽,留下粗渣。
20、淘洗
用木耙把原料搅拌成浆,再用泥锅舀水,用细筛、磁石把粗渣、铁质过滤掉,确保瓷泥纯洁度。
21、稠化
泥浆注入搁泥桶,慢慢沉淀去表层水分,待一段时间后,把桶底泥浆先糊在搁桶内壁上,待泥中的水分稍干后,再放在桶譱上进一步晾干,泥浆呈现出浓稠的样子,能用手揉起。
22、陈腐
将稠化后的泥浆揉起,堆放到泥房里的大块青石板上存储,一般要陈腐1~3个月,时间越长越好,经过一段时间陈腐,促进泥料的氧化、水解及有机物腐烂产生有机酸,自然消除泥料中的气泡和应力,水分均匀,增强可塑性,提高成型质量。
23、铲泥
泥料用泥铲进行反复铲移,盘成堆,每铲一铲都要铲背用力拍打,形成“口”字形的泥片,再用力撲打由“口”字打成“田”字泥,堆铲拍打两遍后,泥料达到均匀致密化。
24、踩泥
踩泥工赤脚将泥堆用赤脚由外向内反复踩练,踩泥要求一脚跟一脚,由边缘向中心作环形挤踩,踩完一层再加第二层,如此踩练三层,泥料逐渐成堆,这样经过陈腐的泥料踩练达到了精练。
25、揉泥
精练的泥还要进行类似和面的揉搓,在铺白布的揉泥凳子上,双手用力将泥团揉成锣鼓状或羊头状,排挤出泥里的气泡,使泥中的水分均布,继而拍扒成团。
26、做坯
也称“拉坯”,揉好的泥放在轱辘车的转盘中心,陶车转时以手间距离的收放的微妙变化,即可以做成器皿造型的样式。
27、印坯
景德镇俗称“拍死人头”,它是将拉坯成型后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,以手拍按,使坯体与模具吻合。元代,把泥饼、泥条放入模型内,用手挤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。
28、利坯
经过拉坯成形的圆器器皿,稍干后,还得经过在陶车上的旋削,使器皿表面光洁和厚薄一致,是成型中的关键工序。